Author: 大學、客庄與老街
•2012年8月20日 星期一,上午10:52
更大
友善列印友善列印


回到臺灣已十餘日,但月初在拉招巴剎所受到本固魯李先生的殷勤招待,仍念念不忘。
拉招(Lachau)是我今暑在馬來西亞砂勞越(Sarawak)長途駕車調查旅行的一站,它位於斯里阿曼省的板督(Pantu)副縣。板督總面積734平方公里,約1萬人口,其中80%是伊班(Iban)族,而華人則約一成。縣裡除板督和拉招外,還有雙溪登岸(Sungai Tenggang)等華人小鎮,幾乎全為客屬;另外則有兩個馬來甘榜(kampung,村落)和百來個伊班長屋聚落。
拉招巴剎及停車場
這差不多等於臺灣新竹縣一半面積大小的區域,可謂地廣人稀;實際上亦略等於新竹縣下轄尖石五峰兩原住民鄉的面積與人口規模的總合。
拉招是個四十年歷史的新巴剎(basaar,商店街),由於先前交通全賴水路,近河之處建有老巴剎,州內省際大道開闢後,便遷至路邊新建街屋。此處是古晉與斯里阿曼之中點,離印尼邊界亦不遠,於是除了街屋華人的日用百貨疏果飲食之外,巴剎邊的市集還有眾多土著特色商品,多元種族與文化交織,令人目不暇給,十分愉悅。
到達拉招前,我幾乎一無所知。僅憑斯里阿曼友人的一通引見電話,我便找到了巴剎中那間最大最熱鬧的茶餐室,見著了老闆李先生。他備妥了一些書面資料並另邀了一位在地儀式專家,一起接受訪談。訪談尚未結束,這位本固魯(bengkulu)地方領袖便熱誠地從店內端出菜飯,又上水果,還一一介紹本地特產,令我為之惶愧難安。
商家販售的當地水果
訪談與午餐結束,並且問了路後,驅車前往板督鎮,尋找他們口中的「威靈祠」。在板督巴剎繞了好幾圈,問了四個人之後,好不容易才在義山(公塚)裡,找到了威靈祠。
整個板督華人不個整千人,散在廣大的土地與土著民族間,如何維繫客家華人的身份呢?這是我尋訪威靈祠的原因。
走進木造小祠內,兩側樑上七八方以民國紀年的匾額立刻攫住我的目光,較早的一塊民國卅三年三月十二日由陳聲懸贈的匾額,直書「屢錫青蚨」,意謂屢次賞賜我金錢,最令人好奇。門框上方一塊字跡斑駁的雙拼木板,記載建廟緣起,透露了這小祠的靈驗往事,內文題道:
威靈祠內的匾額
中華民國三十二年中秋月吉
余等親詣列
尊神前求橫財,旋蒙獲福,
得心應手。前許良愿,建祠報答,
名曰威靈祠。茲將倡首芳名列左
張德合
陳聲合
……
九位倡首人中,有一人名曰陳聲合,應即前述贈屢錫青蚨匾者;莫怪乎祠內尚有有求必應、大顯威靈、誠求有應、結草啣環、靈應等匾。我推斷這應該是購買彩票而幸獲大獎者,且此時實際上是在日本佔領期間(1942-1945),顯見求取橫財致富的心情,源遠流長。
難道這廣大地區中,攸關華人精神凝聚的唯一神廟,僅肇因於一場金錢遊戲嗎?當然不是。
祠內主祀神十分特殊,神龕內牌位上書「前代華僑兄弟姊妹列列神位」;且依目前閱讀資料所及,義山中有一最早的陳萬營墓,立於癸酉年(1933);建祠當年年底亦立有署名板督區后裔永祀之「本山祠考妣列列先賢之神位」。可見威靈祠實係板督華人往生者安息之所,也是在世者祭祖之處。
板督威靈祠
而今威靈祠不僅有祖先神位,也陪祭慈悲娘娘及大伯公公。一年四次祭典,即起福、清明、中元、還福,由五祭典分區,即板督、雙溪丁岸、拉招、橫江(Banggong)、及峇橫(Enbangwang),共24福首輪值辦理。而這五祭典區範圍,也正是本固魯的管轄範圍。
建祠以後,先後成立了信託委員會與慈善互助社,前者管理財產,後者負責喪葬儀式事宣。因此,蕞爾小祠,實以祖先相關祭祀儀式,維繫了千百華人的身份認同。
這樣的神聖地位也正表現在廟宇的重建歷史中,儘管當年祠起於求財還願,似乎只是個人崇拜行為;但一九八二年修建成目前樣貌後,高懸「合境平安」與「風調」「雨順」匾額時,這個「境」當然就是整個板督地區。
而今,民國已遠,華僑也不合時宜;侷促義山一隅,除了不便祭祀活動外,亦失莊重。用這樣的邏輯想像,威靈祠位於板督中華公學邊的臨時祭典行宮,未來將會進一步改建成板督真正的在地公廟吧?
本固魯(中)范先生(左)受訪情景
我相信這一分企求在廣大地域與土著民族間維繫華人身份認同的心情,就轉化為拉招本固魯李先生對我這異邦客家華人訪客的殷勤照顧。而這種情誼也一樣地表現在那長程的旅途中,古晉市的貝先生、新生副縣的余先生、斯里阿曼市郭吳兩位先生、英格利里鎮黃鄭兩位先生、荅都林當巴剎顧店的婦人、以及裕路光(Jelukong)村玉皇廟小丘上那不知名的祖孫三代身上。
此刻在這島嶼上,對那方廣漠土地上的華人朋友們,我深表感謝,也充滿祝福。
---------


這篇文章發表於 2012年8月20日 星期一上午10:52 ,所屬標籤為 ,
透過此 RSS 2.0 你可以追蹤此文章的最新留言資訊,或者你也可以到底下
直接留言

4 留言:

  1. 2012年8月20日 下午2:25 , 茶叔 提到...

    罗教授,您的大作可否转载刊登在本地的报章?

     
  2. 2012年8月20日 下午3:30 , 大學、客庄與老街 提到...

    茶叔:歡迎轉載刊登,但請您多指教,就怕小弟管窺蠡測,貽笑大方。阿師

     
  3. 2012年8月20日 下午5:41 , 貝克 提到...

    羅兄大作﹐紀實而不失感性。「犀鳥之鄉」這片多元及豐富的文化場地﹐是時候予以開發了! 兄沿泛婆大道一路北上﹐應也可以感受到早期華人南下找尋新生活的生命軌跡。華人是開荒的民族﹐而如何與原民和平相處共同開創未來﹐仍是當代華人迫切需要學習及精進的智慧。

     
  4. 2012年8月20日 下午6:49 , 大學、客庄與老街 提到...

    貝兄:說的好,那曾經是一個開荒的大歷史,我只是駕車呼嘯而過,偶爾駐停,幾縷攀談,與真實的世界還距離太遠太遠。阿師